序號
|
污染源名稱
|
監測點位
|
監測手段
|
監測項目
|
執行標準
|
許可排放限值
|
采樣方法
|
監測方法及依據
|
監測頻次
|
備注
|
1
|
無組織廢氣
|
西廠區廠界
|
手工監測
|
非甲烷總烴
|
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DB2322-2016
|
2
|
非連續采樣至少3個
|
《環境空氣 總烴、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直接進樣-氣相色譜法》 HJ 604-2017
|
1次/半年
|
記錄工況、生產信息
|
2
|
臭氣濃度
|
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-93
|
20
|
非連續采樣至少4個
|
三點比較式臭氣袋法
GB/T 14675-1993
|
3
|
氨(氨氣)
|
1.5
|
環境空氣氨的測定 次氯酸鈉-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HJ 534-2009
|
4
|
硫化氫
|
0.06
|
《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
3.1.11.2 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
|
5
|
顆粒物
|
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
GB16297-1996
|
1.0
|
非連續采樣至少3個
|
《環境空氣 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》
GB/T 15432-1995及修改單
|
6
|
無組織廢氣
|
東廠區廠界
|
手工監測
|
臭氣濃度
|
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-93
|
20
|
非連續采樣至少4個
|
三點比較式臭氣袋法
GB/T 14675-1993
|
1次/半年
|
記錄工況、生產信息
|
7
|
氨(氨氣)
|
1.5
|
環境空氣氨的測定 次氯酸鈉-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HJ 534-2009
|
8
|
硫化氫
|
0.06
|
《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
3.1.11.2 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
|
9
|
顆粒物
|
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
GB16297-1996
|
1.0
|
非連續采樣至少3個
|
《環境空氣 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》
GB/T 15432-1995及, 修改單
|
10
|
有組織廢氣
|
定型工序排氣筒FQ001
|
手工監測
|
非甲烷總烴
|
《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》(DB13/2322-2016)表1其他行業標準
|
80
|
非連續采樣至少3個
|
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HJ/T 38-2017
|
1次/季
|
記錄工況、生產信息
|
11
|
顆粒物
|
《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DB13/1640-2012)
|
50
|
固定污染源廢氣 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 HJ836-2017
|
1次/半年
|
12
|
二氧化硫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 HJ 57-2017
|
1次/半年
|
13
|
氮氧化物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HJ 693-2014
|
1次/半年
|
14
|
煙氣黑度
|
≤1
|
《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》 HJ/T 398-2007
|
1次/半年
|
15
|
定型工序排氣筒FQ002
|
非甲烷總烴
|
《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》(DB13/2322-2016)表1其他行業標準
|
80
|
非連續采樣至少3個
|
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HJ/T 38-2017
|
1次/季
|
16
|
顆粒物
|
《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DB13/1640-2012)
|
50
|
固定污染源廢氣 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 HJ836-2017
|
1次/半年
|
17
|
二氧化硫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 HJ 57-2017
|
1次/半年
|
|
18
|
氮氧化物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HJ 693-2014
|
1次/半年
|
|
19
|
煙氣黑度
|
≤1
|
《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》 HJ/T 398-2007
|
1次/半年
|
|
20
|
有組織廢氣
|
定型機(加工棉織物)東廠區FQ003
|
手工監測
|
顆粒物
|
《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DB13/1640-2012)
|
50
|
|
固定污染源廢氣 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 HJ836-2017
|
1次/年
|
|
21
|
二氧化硫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 HJ 57-2017
|
1次/年
|
|
22
|
氮氧化物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HJ 693-2014
|
1次/年
|
|
23
|
煙氣黑度
|
≤1
|
《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》 HJ/T 398-2007
|
1次/年
|
|
24
|
烘干機西廠區FQ004
|
顆粒物
|
《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DB13/1640-2012)
|
50
|
|
固定污染源廢氣 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 HJ836-2017
|
1次/年
|
|
25
|
二氧化硫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 HJ 57-2017
|
1次/年
|
|
26
|
氮氧化物
|
400
|
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》HJ 693-2014
|
1次/年
|
|
27
|
煙氣黑度
|
≤1
|
《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煙氣黑度圖法》 HJ/T 398-2007
|
1次/年
|
|
28
|
污泥儲存間惡臭處理設施出口
|
臭氣濃度
|
《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14554-1993)
|
2000
|
非連續采樣
至少3個
|
《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》GB/T 14675-1993
|
1次/半年
|
|
29
|
硫化氫
|
0.33
|
《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5.4.10.3
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
|
|
30
|
氨(氨氣)
|
4.9
|
《環境空氣 氨的測定 次氯酸鈉-水楊酸分光光度法》HJ 534-2009
|
|
31
|
有組織廢氣
|
污泥壓縮間和調節池惡臭處理設施出口
|
手工監測
|
臭氣濃度
|
《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14554-1993)
|
2000
|
非連續采樣
至少3個
|
《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》GB/T 14675-1993
|
1次/半年
|
|
32
|
硫化氫
|
0.33
|
《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補版)5.4.10.3
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
|
|
33
|
氨(氨氣)
|
4.9
|
《環境空氣 氨的測定 次氯酸鈉-水楊酸分光光度法》HJ 534-2009
|
|